我终于忍受不了超慢的网速和时断时续的服务。去买了一个VPN的帐号来翻墙。
我用的这个站点叫runos.us。一个月28元的所谓极速服务。初步测试,比我原来用的免费翻墙代理要好很多。看Youtube不卡。
28元钱实在不算什么。不过我觉得如果政府比较聪明的话,就应该自己来做这笔生意。一来可以增加收入,二来还可以悄悄地监视一下你。现在让莫名其妙的人把钱挣了,政府不觉得有点亏吗?
不管怎么样,我又可以欢畅地写我的博了!
星期六, 六月 14, 2014
网购
回国这么久,我已经在网上买了不少东西了。
去年最初开始折腾这件事的时候,觉得国内网购好麻烦。现在慢慢了解了规则以后,也理解了它的合理性,而且开始也觉得方便了。
国内的网购和美国的最大差别是付款方式。国外的付款基本以信用卡为主。输入卡号和一些基本信息,直接可以付款。国内则要复杂的多。因为信用卡的使用还不普及,另一方面银行业务的安全性问题,通过银行卡或者第三方支付方式比如支付宝等的付款需要经过各种手续,包括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手机短信验证等等。显得非常繁琐。不过这也是必要的。国内各种诈骗层出不穷,所以宁可繁琐一些,也是安全可靠为主。
不过这样带来几个问题。一是如果你没有身份证就不能付款。二是如果你没有手机,或者你手机暂时不能收到验证短信(比如说你在国外旅行),你也不能付款。也就是说,要是我在美国突然想起来要在淘宝上买东西送到上海的家,这就不容易了。
不过国内买东西也有优点。意识快递速度一般比美国快。我在京东买东西有上午下单下午到的经历。在一号店买点日用品和食品一般都是下单第二天到。货物送三天似乎是我经历过的上限。而且这些很多都是周末也送,而且不收或者收很少的运费。相比之下,美国Amazon免运费的送货都要一个星期以上,慢多了。
去年最初开始折腾这件事的时候,觉得国内网购好麻烦。现在慢慢了解了规则以后,也理解了它的合理性,而且开始也觉得方便了。
国内的网购和美国的最大差别是付款方式。国外的付款基本以信用卡为主。输入卡号和一些基本信息,直接可以付款。国内则要复杂的多。因为信用卡的使用还不普及,另一方面银行业务的安全性问题,通过银行卡或者第三方支付方式比如支付宝等的付款需要经过各种手续,包括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手机短信验证等等。显得非常繁琐。不过这也是必要的。国内各种诈骗层出不穷,所以宁可繁琐一些,也是安全可靠为主。
不过这样带来几个问题。一是如果你没有身份证就不能付款。二是如果你没有手机,或者你手机暂时不能收到验证短信(比如说你在国外旅行),你也不能付款。也就是说,要是我在美国突然想起来要在淘宝上买东西送到上海的家,这就不容易了。
不过国内买东西也有优点。意识快递速度一般比美国快。我在京东买东西有上午下单下午到的经历。在一号店买点日用品和食品一般都是下单第二天到。货物送三天似乎是我经历过的上限。而且这些很多都是周末也送,而且不收或者收很少的运费。相比之下,美国Amazon免运费的送货都要一个星期以上,慢多了。
星期六, 四月 19, 2014
When Evidence Backfires
我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When Evidence Backfires的文章,我觉得非常有感触。以至于我决定把这篇文章大概翻译一下,跟大家分享一下。
--
科普有时候非常让人灰心丧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些谣言常常相比事实传播的更快更容易,而且反驳这些谣言的努力反而常常会适得其反。这种现象被称做回火(backfire)。最近的一项研究再一次表明了这种现象。在这项研究里,研究人员向一些家长散发了一些关于儿童疫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的科普材料。这些材料都是由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做的,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 一个CDC的网站,驳斥了一种关于麻疹疫苗导致小儿自闭症的谣言。
2. 一个CDC印制的关于麻疹的症状和危害的宣传材料。
3. 一个CDC的网站,关于一个母亲血泪叙述她的孩子得麻疹的不幸遭遇。
4. 一些得了麻疹等疾病的儿童们的悲惨的照片。
结果,研究发现这四项内容没有一项提高了家长们对疫苗的接受程度;而且看了照片、听了那个可怜母亲叙述的家长甚至更加相信了疫苗的副作用。而那个驳斥谣言的网站虽然减少了家长们对副作用的相信程度,但是家长们对疫苗的接受程度反而减少了。
这不是第一个类似的研究。Schwarz等人的一份研究发现,人们在阅读了CDC制作的一份《事实和谣言》的宣传材料之后仅半小时就开始把事实和谣言混在一起了。而如果人们阅读的宣传材料里只包括事实而不提到谣言,宣传效果要好一些。看起来人的记忆不象我们想的这么好。而且如果宣传材料里不提及谣言的话,也无助于澄清已经在社会上流传的那些谣言。
而且更让人郁闷的是Schwarz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权威单位出面批驳一个谣言的时候,人们反而更容易把谣言当真。一个例子是网上流传过一条香蕉可以携带令人感染肌肉坏死的细菌的谣言。当CDC出面辟谣的时候,谣言非但传播地更广,甚至被一些人认为CDC也赞同这种观点!
类似的现象也在别的领域被发现。当年许多保守派人士在海湾战争之前认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在政府公布在伊拉克没有发现这些之后,相信这一点的保守派人士反而更多了。
让人担心的是,这种“回火”现象特别在年长的人中容易发生。他们往往听到过一些观点之后会忘记究竟哪些观点是对的。糟糕的是,如果你重复告诉人们某件事是错误的,他们反而更容易把这件事情记成是正确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你告诉人们一次某件事是错误的,在三天后他们有28%的可能性把事情记反。如果你重复三次告诉他们某件事是错误的,三天后他们记反的可能性暴涨到40%。幸好的是,这种现象在年轻人之中没有被观察到。
所以,我们在科普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注意策略。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我们应该通过普及科学知识来打败谣言。但是有时候有些观点已经在一些人的脑子里扎根,科普本身很难成功。有一项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的研究发现传统文化和政治方面的观点相比科学更能左右人们的态度。科普的有效程度和人们自身的世界观密切相关。在某些人群中,科普反而起到了反作用。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科普,传播正确的信息,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我推荐一本书:Debunking Handbook (PDF)。
--
科普有时候非常让人灰心丧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些谣言常常相比事实传播的更快更容易,而且反驳这些谣言的努力反而常常会适得其反。这种现象被称做回火(backfire)。最近的一项研究再一次表明了这种现象。在这项研究里,研究人员向一些家长散发了一些关于儿童疫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的科普材料。这些材料都是由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做的,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 一个CDC的网站,驳斥了一种关于麻疹疫苗导致小儿自闭症的谣言。
2. 一个CDC印制的关于麻疹的症状和危害的宣传材料。
3. 一个CDC的网站,关于一个母亲血泪叙述她的孩子得麻疹的不幸遭遇。
4. 一些得了麻疹等疾病的儿童们的悲惨的照片。
结果,研究发现这四项内容没有一项提高了家长们对疫苗的接受程度;而且看了照片、听了那个可怜母亲叙述的家长甚至更加相信了疫苗的副作用。而那个驳斥谣言的网站虽然减少了家长们对副作用的相信程度,但是家长们对疫苗的接受程度反而减少了。
这不是第一个类似的研究。Schwarz等人的一份研究发现,人们在阅读了CDC制作的一份《事实和谣言》的宣传材料之后仅半小时就开始把事实和谣言混在一起了。而如果人们阅读的宣传材料里只包括事实而不提到谣言,宣传效果要好一些。看起来人的记忆不象我们想的这么好。而且如果宣传材料里不提及谣言的话,也无助于澄清已经在社会上流传的那些谣言。
而且更让人郁闷的是Schwarz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权威单位出面批驳一个谣言的时候,人们反而更容易把谣言当真。一个例子是网上流传过一条香蕉可以携带令人感染肌肉坏死的细菌的谣言。当CDC出面辟谣的时候,谣言非但传播地更广,甚至被一些人认为CDC也赞同这种观点!
类似的现象也在别的领域被发现。当年许多保守派人士在海湾战争之前认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在政府公布在伊拉克没有发现这些之后,相信这一点的保守派人士反而更多了。
让人担心的是,这种“回火”现象特别在年长的人中容易发生。他们往往听到过一些观点之后会忘记究竟哪些观点是对的。糟糕的是,如果你重复告诉人们某件事是错误的,他们反而更容易把这件事情记成是正确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你告诉人们一次某件事是错误的,在三天后他们有28%的可能性把事情记反。如果你重复三次告诉他们某件事是错误的,三天后他们记反的可能性暴涨到40%。幸好的是,这种现象在年轻人之中没有被观察到。
所以,我们在科普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注意策略。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我们应该通过普及科学知识来打败谣言。但是有时候有些观点已经在一些人的脑子里扎根,科普本身很难成功。有一项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的研究发现传统文化和政治方面的观点相比科学更能左右人们的态度。科普的有效程度和人们自身的世界观密切相关。在某些人群中,科普反而起到了反作用。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科普,传播正确的信息,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我推荐一本书:Debunking Handbook (PDF)。
星期五, 三月 28, 2014
网速
我在上海家里的网速号称是20Mb的,不过上网的速度还是不尽人意。一会儿快一会儿慢。而且有些网站还需要翻墙。比如说这个博客。害得我现在的更新基本上是一周一次。每翻一次就写一堆,跟抽风一样。
在家的网速不温度还好理解,可是我们单位的网似乎更糟糕。经常下载一篇pdf的几兆的东西还要等半天。现在我要下载什么大的东西都回家去做了。
说来说去,我倒是对联通的手机网速的印象还不错。当然我由于吝啬,一个月只买了300MB的流量,不能敞开了用。不过在外面转悠的时候查个地图看个新闻什么的倒是基本没什么延时,流量消耗其实也不大。今年据说要开通4G了,不知道会不会有更大的改善呢。
在家的网速不温度还好理解,可是我们单位的网似乎更糟糕。经常下载一篇pdf的几兆的东西还要等半天。现在我要下载什么大的东西都回家去做了。
说来说去,我倒是对联通的手机网速的印象还不错。当然我由于吝啬,一个月只买了300MB的流量,不能敞开了用。不过在外面转悠的时候查个地图看个新闻什么的倒是基本没什么延时,流量消耗其实也不大。今年据说要开通4G了,不知道会不会有更大的改善呢。
星期二, 一月 28, 2014
星期三, 六月 26, 2013
星期五, 三月 15, 2013
Google Reader
网上传来消息,Google Reader要关门了。
前几天我还在琢磨,回国了是不是还可以继续用Google Reader。这下好,Google帮我做了决定。
这么多年用下来,我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天在Google Reader上看新闻。以后习惯又要改了,唉!
不管Google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我对Google这个公司也越来越不信任了。在网络公司都在大力推行云计算的今天,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我不知道哪家公司可以信任。用的好好的服务,说不定哪天就没有了。这让人怎么放心。
前几天我还在琢磨,回国了是不是还可以继续用Google Reader。这下好,Google帮我做了决定。
这么多年用下来,我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天在Google Reader上看新闻。以后习惯又要改了,唉!
不管Google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我对Google这个公司也越来越不信任了。在网络公司都在大力推行云计算的今天,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我不知道哪家公司可以信任。用的好好的服务,说不定哪天就没有了。这让人怎么放心。
星期三, 二月 20, 2013
社交网络
现代社会,谁都有好几个网络账户,比方说Facebook啊、微博啊、博客啊什么的。我也不例外。可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每次我有发言的冲动的时候,就要选择究竟是发在哪里。因为我的各个账户的联系人其实大同小异,所以要是一稿多投的话,对大家来说基本就是垃圾信息轰炸了。
另一方面,我发觉我要说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了。除了我在这个博客类似流水账的生活记录之外,别的地方只是偶尔贴张照片炫耀一下最近的旅行什么的。Facebook什么的基本成为了我偷窥别人生活的工具了。
未来回到上海,微博肯定会成为我的主要社交网络工具了。我在考虑要不要注册一个新的账户,专门用于塑造本人一个严肃认真的科研工作者的形象。毕竟,这是我以后和新同事们交往的立足出发点。而关于我的其他方面还是低调一点的好些。
另一方面,我发觉我要说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了。除了我在这个博客类似流水账的生活记录之外,别的地方只是偶尔贴张照片炫耀一下最近的旅行什么的。Facebook什么的基本成为了我偷窥别人生活的工具了。
未来回到上海,微博肯定会成为我的主要社交网络工具了。我在考虑要不要注册一个新的账户,专门用于塑造本人一个严肃认真的科研工作者的形象。毕竟,这是我以后和新同事们交往的立足出发点。而关于我的其他方面还是低调一点的好些。
星期三, 十一月 28, 2012
Google卖手机真业余
昨天Nexus 4再次上线开卖。我因为先前购买Windows Phone的失败经历决定也投身到这次抢购中。下午3点开卖之后,Google的服务器就一直瘫痪,怎么都买不了东西。Google作为一个专业的网络公司,服务器这么烂真让人受不了。
但是糟糕的还不仅仅是开始。到了晚上,我终于成功地购买了手机一个,下完了单却发现当时过于兴奋,没有看仔细,发货地址竟然是西雅图的旧地址。如果这个错误是在Amazon买东西的时候发生,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上网去改地址。但是在Google却不行。我研究了半天怎么改,最后找到的一个网页说不能改,只能取消重新下单。于是我就只好取消了订单,重新又下了一份。
可是到了今天早晨,我发现我的错误的订单还是没有被取消。于是我又去网站上操作了一次。这次好,收到一封email说已经不能取消。真是莫名其妙。又不是已经发了货。发货时间要三周后,现在却不能取消,太没有道理了。
于是我愤然打电话去给客服。客服的人服务态度倒是非常好。他听完了我说的情况,表示他可以帮我去向上级请示,但是他还是不能帮我改发货地址,只能取消我的订单。。还好我已经又下了单了,所以取消倒是没问题。但愿这次真的可以搞定,我拭目以待。
我只是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购物,Google都搞这么复杂。就算Nexus 4比较畅销,难道能比过iPhone吗?苹果网站上买东西的体验要强太多了。Google简直是我见过最业余的网上商家了!
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情算是告一段落。当然,我的手机今年能不能到手也不好说。$349的手机,看起来挺便宜,其实加上税和运费也几乎$400了。买个三星Galaxy S III在T-Mobile合约价也不过$200,打折时候还曾经免费过。即使算上毁约罚金$200,也不比Nexus 4贵了。
唉,也许过两天,我会把我后来下的单也去Cancel了。折腾,是我的人生的一个不变的主题。
但是糟糕的还不仅仅是开始。到了晚上,我终于成功地购买了手机一个,下完了单却发现当时过于兴奋,没有看仔细,发货地址竟然是西雅图的旧地址。如果这个错误是在Amazon买东西的时候发生,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上网去改地址。但是在Google却不行。我研究了半天怎么改,最后找到的一个网页说不能改,只能取消重新下单。于是我就只好取消了订单,重新又下了一份。
可是到了今天早晨,我发现我的错误的订单还是没有被取消。于是我又去网站上操作了一次。这次好,收到一封email说已经不能取消。真是莫名其妙。又不是已经发了货。发货时间要三周后,现在却不能取消,太没有道理了。
于是我愤然打电话去给客服。客服的人服务态度倒是非常好。他听完了我说的情况,表示他可以帮我去向上级请示,但是他还是不能帮我改发货地址,只能取消我的订单。。还好我已经又下了单了,所以取消倒是没问题。但愿这次真的可以搞定,我拭目以待。
我只是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购物,Google都搞这么复杂。就算Nexus 4比较畅销,难道能比过iPhone吗?苹果网站上买东西的体验要强太多了。Google简直是我见过最业余的网上商家了!
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情算是告一段落。当然,我的手机今年能不能到手也不好说。$349的手机,看起来挺便宜,其实加上税和运费也几乎$400了。买个三星Galaxy S III在T-Mobile合约价也不过$200,打折时候还曾经免费过。即使算上毁约罚金$200,也不比Nexus 4贵了。
唉,也许过两天,我会把我后来下的单也去Cancel了。折腾,是我的人生的一个不变的主题。
星期三, 八月 01, 2012
星期一, 五月 21, 2012
星期五, 三月 30, 2012
同桌的你
在新浪微博上瞎看,偶然发现有人提到了我一群小学同学的名字。打探下来,原来是我小学时候的同桌女生。自从小学毕业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一晃20多年了。这事情已经是这么的久远,我已经记不清和她做了多久的同桌,也记不清那是几年级的事了。
关于事实的回忆模糊了,可是对她的印象却还很清晰。印象里的她是个爱笑的漂亮女生。还记得那时候觉得她有点娇蛮,所以经常和她闹些小别扭。
于是我充满了好奇看了半天她的微博。看到了她的照片,到现在也是美女,不过我已经基本上完全认不出来了。她有了个可爱的女儿。她关心一些时尚的事情。这就是我从微博上得到的所有的新的了解。
通过她,我一下又联系上了另外三个小学同学。
微博真奇妙。
关于事实的回忆模糊了,可是对她的印象却还很清晰。印象里的她是个爱笑的漂亮女生。还记得那时候觉得她有点娇蛮,所以经常和她闹些小别扭。
于是我充满了好奇看了半天她的微博。看到了她的照片,到现在也是美女,不过我已经基本上完全认不出来了。她有了个可爱的女儿。她关心一些时尚的事情。这就是我从微博上得到的所有的新的了解。
通过她,我一下又联系上了另外三个小学同学。
微博真奇妙。
星期二, 三月 20, 2012
星期二, 二月 07, 2012
星期一, 十月 17, 2011
星期二, 五月 17, 2011
星期四, 四月 07, 2011
公文
昨天,各个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向自己部门发表了关于政府关门的信。这些信被汇总在《华盛顿邮报》的网站上。我阅读了一下,发现虽然各个部门的信中有许多都是一模一样的字句。比方说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与商业部的信的第一段几乎完全相同。同样的文字也出现在内政部的信第二段。 这一段说的是虽然总统不想要政府关门,但是大家需要做好准备等等。然后接下来的一段,商业部、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劳工部、能源部的领导都说”总统和我“了解目前的局势等等,内政部和财政部的信虽然词句一样,但是主语换成了”总统、部长和我“,因为信是副部长写的。而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的信则把总统都从主语里去掉,变成了”我“如何如何,所以我怀疑这位领导没有机会和总统交流这封信。所有的信的结尾,都感谢了各位员工的专业精神。其中,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商业部、劳工部、财政部和能源部的这一段是一模一样的。其余的几封信都加入了一些发挥,其中内政部和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的信离标准模板的差别最大。这也许代表了这两位领导企图表现他们对手下员工的特别关照。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