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电影”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电影”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星期三, 六月 01, 2016

机器人的情感

《终结者》电影系列中所刻画的来自未来的面无表情缺乏情感的机器人已们许多人机器人的认识多人甚至认为,情感是区人和机器人最重要的一点。比如在著名的科幻小《机器人睡候会不会数机器羊》里,未来的机器人已和普通人没有明。唯一用来鉴别机器人的器是基于同情心情感的测试

那么问题来了,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系真的很有情感?情感真的让我们比机器人更智能吗?要回答这些问题,先让我们来考虑一下,究竟什么是情感,情感在我们的思维活动中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让我们从一个例子入手,来讨论一下思维和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假想你参加一个综艺节目。主持人说如果你吃下面前的一条看起来非常令人恶心的但是完全无害的虫子的话,你就有机会赢取一万元。这时候你到底会不会接受这个挑战呢?你的理智会告诉你,这条虫子虽然看起来恶心,但应该是无害的。有了一万元,你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买很多东西。可是你的恐惧心理依旧会跟你作对,叫你产生抗拒心理,让你犹豫。观众们也会幸灾乐祸地看你纠结的表情。

那么,在你纠结在你的选择之间的时候,你的大脑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根据Daniel Kahneman等人提出的心理学理论,我们的思维有两个平行的层面。一层是由我们的直觉进行的。在这一层里,我们的大脑能够做出迅速的判断,而这个层面做出的决定的过程和结果都不直接受我们意识的控制。另一层,则是我们通常能感觉到的更理性的思维过程。在这个层面,思维进行地较慢,可是我们能够进行更有逻辑的思考,对问题做出更严谨地判断。我们最后的决定,是这两个层面的思维过程共同决定的结果。

显然,如果说情感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那么应该主要发生在潜意识这个层面。可是,又一个问题随之而来。我们通常所感受到的情感,究竟是影响我们潜意识思维的一个因素,还是我们的意识对潜意识思维结果的一个主观解读。换句话说,我们的情感究竟是因还是果。

还是让我们回到前面的例子来。让我们考虑一下,我们的思维是如何产生对虫子的一种恐惧的情感的。在我们的视网膜光感细胞接受到来自虫子蠕动的身体的光子的时候,这些光子本身并没有任何关于恐惧的信息。这些光子激发了视网膜细胞,然后这些视觉信息经过处理加工,到达更高级的神经中枢的时候,这种长条形蠕动的形状可能激发了大脑记忆系统里某些负面的记忆,然后产生了对虫子的规避的自然反应。这时候,我们的意识接受到这个思维结果,并将这种反应诠释为恐惧。由此可见,我们所感受到的情感,应该是我们对潜意识思维的解读,它应该是果而不是因。


那么机器人呢?机器人有没有两个思维层面,会不会有情感呢?显然,这是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因为大家目前对机器人有没有意识这个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更不用提潜意识和意识这两个层面了。但是如果人类情感是对潜意识思维的一种解读的话,这应该说情感对人的智能没有影响。情感对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应该也不是必要的。当然,我们可以编写某种算法,把机器人的思维投射到人类可以理解的情感反应上,这样会有助于我们理解机器人的思维活动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机器人通过理解人类的情感来理解人类的思维。这种双向的沟通会帮助机器人更好地融入人类社会。但是,如果我们想严格地把机器人界定在工具的范畴内,避免制造过于像人的机器人而产生一些伦理问题的话,机器人情感就恐怕不是必要的了。

星期日, 二月 07, 2016

两人世界

乐乐不在上海的日子,我和Stella两个人寻乐子。

有一天下班,我们约了在地,然后隆地坐地直到终点站去看电影。看的是《寻龙诀》。然后又轰隆轰隆地坐地铁回家。

还有一天,下了班我去找她吃饭。也不知道去哪家,在马路上走了半天,最后回到她单位附近,去了大众点评上有打折的那家阿根廷饭店。菜色一般般,不过没关系。咱追求的是两人生活的情调。

又有一天的中午,我溜达到她位附近去一起吃午。找了一家有lunch special的小意大利店,吃了披和面。挽着手在路上走。 晚上回家的Stella她的同事看了,夸我……

这一天晚上,Stella吃完晚饭后要坐火车去武汉看乐乐。我去单位和她会合一起吃晚饭。又是一家小意大利饭店。在二楼。只有我们一桌人。很安静很小资的一个地方。店堂里的大屏幕放着没有声音的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们一边看电影,一边吃了饭。然后Stella坐上出租走了。我一个人回家。


星期一, 十二月 01, 2014

星际旅行

回国一年多,所有的电影都是在飞机上看的。这次去北京出差,顺便晚上在旅馆附近的电影院看了场电影,算是给自己一点福利。

我看的不是别的,正是最近热炒的Interstellar。电影还是挺有意思的。这一类关于星际旅行之类的电影,只要不是太幼稚太荒谬,我一向都是很喜欢。这步电影的主要优点就是不太幼稚也不太荒谬。虽然最后的结局还是有点不合我的心意,不过我也不苛求太多了。久违了的电影院的大屏幕,也让我享受。

我觉得这种娱乐方式值得以后多推广。我在出差旅行的时候还是有不少无聊的夜晚是在旅馆渡过。以后可以考虑去看电影。

星期二, 十一月 25, 2014

飞机上的电影 II

在回中国的航班上,我又看了三部电影。这次我下定决心,不看科幻片。

我看的第一部电影是Magic in the Moonlight。这是一部Woody Allen导的轻喜剧,讲的是一个自以为是的魔术师爱上一个骗人的小姑娘的故事。虽然情节有点老套,但是男女主角的表演很可爱,给电影增色不少。

我看的第二部电影叫Boyhood。这部电影讲的是个小男孩从六岁到十八岁的成长的故事。电影特别的地方是电影前后拍了十二年,所以实时跟踪了小男孩的成长,爸爸妈妈的变老,而不是用化妆来表现。如今作为一个小男孩的爸爸,我觉得这部电影非常有意思。看着一个小不点慢慢长成一个小伙子的故事,我也很期待我们家的乐乐的将来。不过故事里的小男孩虽然很乖,还是不时收到毒品、烟酒、性等等诱惑,我想如果将来乐乐要面对这些事情,我会很担心。

我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是意大利电影La Grande Bellezza。这部得了奥斯卡奖的电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的罗马和一种奇怪的生活方式。我对电影里的意大利人实在是不了解,他们象一个迷。他们聊天的时候也总是这么艺术,说话就像念诗,整日穿得风度翩翩,真是我学不来的。

星期一, 十一月 10, 2014

飞机上的电影 I

这次坐飞机回美国,飞机上看了三部半电影。其中两部半是科幻。

第一部电影Lucy是我之前比较喜欢的导演Luc Besson和女演员Scarlett Johansson搭档的作品。大致讲的是女主角意外吸收了大量的毒品,结果把自己大脑的潜能100%的发挥出来,最后痛殴毒枭的故事。这部电影的基本概念建立在人们只利用了大脑的10%的伪科学概念上。之前甚至大名鼎鼎的Nature都有文章针对这部电影对娱乐界散步伪科学知识表示失望。不过我对这个细节不在意,我想看个有娱乐性的好故事。可惜这点电影也没做到。主要是故事情节的问题。电影开始不久女主人公就获得了这种超能力,之后故事就完全无悬念了,凡人怎么可能和神一样的主人公打赢呢。所以电影就显得无聊了。

我看的第二部电影就是我说的那个半部,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其实我只看了二十分钟不到的样子就看不下去了。电影情节是延续之前的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但是开始的情节非常沉闷,故事的基本设定是我们是坏蛋,猿猴们是自由不羁的灵魂。然后一群拿着枪的人被拿着棍子石头的猿猴吓得瑟瑟发抖。总之,我觉得这个逻辑很让人受不了。所以就放弃了。

之后看了一部阿根廷的喜剧Corazón de león,利昂的心。说的是个矮子男士如何抱得美人归的故事。故事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是,如果你矮,你就要有钱,才有可能成功。

最后,我以另一部 伪科幻电影收尾:I Origins。这部电影从两个探寻眼睛进化的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家说起,最后以转世轮回结束,情节的设计也算奇葩。电影的唯一亮点是有点punk的女配角,演员我查了一下是Astrid Bergès-Frisbey。虽然如此,我还是不推荐这样的电影。

星期六, 九月 06, 2014

霍乱时期的爱情 —— 电影

前一阵子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于是我决定趁势看一下根据这本书改编的电影

这部电影我觉得是为看过书的人拍的。电影的情节相当忠实于原著,有许多对话甚至是书里的原句(至少按我的记忆如此)。我看的这个电影版本碰巧是西语对话的版本,所以更加觉得和原著的契合度很高。其实这部电影本来是英语拍摄的。电影甚至忠实地包括了最后那场老人之间的床戏。上了年纪的裸体教人不忍看。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东西太多。要把书里的所有东西塞到两小时的电影很难,遗憾地是这正式这部电影企图做的。结果就有许多地方交代不清。有些情节我认为非常关键。不看书的人就会觉得很难理解。比如Fermina远行之后回家第一次见到Florentino之后拒绝他的那一场戏。还有Fermina最后在船上接受Florentino的那场,电影相对书做了些改动,但是显得非常的突兀。

但是电影最大的问题我觉得是人物塑造和书有很大的差距。书里的主人公Florentino Ariza应该开始是一个有些神经质,缺乏信心,看见女人就紧张的屌丝形象,而女主人公Fermina Daza则应该是个优雅、有主见的女神。结果电影的塑造反了过来,反而是Florentino很大胆,很有自信的样子,而Fermina则从小到老都是一个不够有气场,紧张、不自信的小女子形象,小鸟依人有余而女神气质不足。我怀疑西语版本的电影配音可能也起了反作用,因为给Fermina配音的人嗓音很细,给人一种小女孩的感觉。而另一个主人公Dr. Urbino在书里应该是个光彩照人的男神形象,在电影里却远不是这样。

电影的亮点一是画面。很漂亮。描绘的西班牙殖民时期的风情很有特点。二是音乐,包括Shakira唱的几首歌很不错。

不过总的说起来,我对这部电影的评分不高。不过我欣喜地发现我可以完全听懂电影里的西语对白。他们语速不高,发音也很清楚,加上我看过书,理解就完全没有困难了。


星期二, 三月 11, 2014

飞机上的电影

一坐飞机,回来就写电影。这次来回,去时光顾着和乐乐玩了,啥都没看。回程有点累,也只看了两部。但还是来写一下吧。

我看的第一部是已经流行了好一阵子的Gravity。看完了电影,我完全没有失望。虽然飞机上的效果不好,但是我还是被女主人公在浩瀚的太空里求生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电影节奏非常快。几乎从一开始所有的配角就都死了,男主角不久之后也献身了,最后就成了女主角一个人的挣扎。最后电影是一个happy ending。电影不禁让人唏嘘宇宙之大、人类之渺小。也许我们这些凡人都还是应该乖乖地呆在地球上才好。

我看的第二部电影是一部西班牙喜剧电影《欢乐大家庭》。电影说的是一家五兄弟聚在一起为最小的弟弟举办婚礼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南非世界杯的决赛,西班牙对荷兰。所有的西班牙人都在疯狂。在这个背景下,这个婚礼的故事也很疯狂。很欢乐。很温馨。我看完了电影,就睡着了。

星期二, 十二月 03, 2013

 电影

每次坐完飞机,我就会跑来写一下我看的电影。这一次也不例外。United的航班上的电影选择不太合乎我目前的口味。于是我在回程的飞机上用我的iPad看了三部电影。感谢PPTV有这个离线观看的功能,可以让我事先下载完,然后在飞机上看。下面我把来回程的电影一起说一下。

1. No
这完全是一部政治电影。电影的背景故事是智力独裁者皮诺切特为了说明他的权利的合法性,组织了一次投票。而包括男主角在内的反对派明知选举是被操纵的,还是努力去赢得这次选举。电影讲的就是男主角这个文艺青年是如何为了这个选举去来拍摄宣传片来争取大众的支持的。男主角的演员是近两年来很走红的墨西哥演员Gael García Bernal。他之前还演过切•格瓦拉。看起来他对政治还挺有兴趣的。

2. 忘了。我竟然忘了我在去程看的另外两部电影了!而且其中一部我印象里还是我去程的飞机上看的最高兴的。只好等我想起来我再回来写。

这部西班牙电影的名字翻译过来是深蓝几乎黑。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因为需要照顾生病的老爸,不得不很多年一直做清洁工。但是他不放弃理想,还是努力争取向上。这不是一部励志片,故事也不是以他的成功和失败为结局。一些非常戏剧性的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但是电影的拍摄又让人觉得人物的塑造可信,这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点。一部不赖的文艺片。

又是一部西班牙语文艺片,讲的是内战时期一个小女孩的一些故事。西班牙内战显然对西班牙人来说就像我们的文革一样是一个永远的话题。许多书和电影都以此为大背景。这部电影和我以前提到过的《蝴蝶的舌头》那部电影好像是姊妹片,都是从一个相对受战争影响的小村庄里的一个小孩子的视角来讲战争。在一个小女孩的世界似乎很平静,但是战争总是若即若离的存在着,直到电影的最后完全地侵入、改变了她生活,电影却到次嘎然而止,把想象留给观众。我觉得这部电影不如《蝴蝶的舌头》,但是也还是非常可以一看的。

这是一部葡萄牙文艺片。这部片子真的很文艺。讲的是一个年轻人追求一个金发美女,几经沉浮,最后在发现这个美女在珠宝店里偷拿了一个戒指的时候,电影就结束了。情节上似乎很不完整。风格上很文艺。对白经常象是在念诗。人们的业余活动也是一起弹琴念诗什么的。葡萄牙人的生活是不是总是那么有品我不知道,不过有点情不自禁的觉得这种生活方式有趣,虽然我是一个满脑子数理化不识风雅的人。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发现了我最近看电影的品位。两个关键字:文艺片,西班牙语。我近年来越来越对好莱坞的主旋律电影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反倒是以前不怎么感冒的文艺片到开始越来越合我的心意了。

星期六, 九月 07, 2013

电影,还是电影

这次在回上海的飞机上又看了三部电影。

1. Trance
一部很迷幻的电影。说的是一个心理医生帮助一帮偷名画的贼恢复记忆,找到丢失的名画的故事。就跟许多类似的电影一样,真实和虚幻混杂在一起分不清楚。情节惊险曲折,我觉得还不赖。

2. Internship
这部电影简直是google的宣传片。讲的是两个人到中年的推销员,失业了之后混入google去做intern,跟一帮小nerd在一起混,最后终于实现了他们加入google工作的梦想。情节有点老套,不过比较轻松有趣,挺适合在飞机上打发时间。

3. This is 40
这部电影说的是一对人到四十的夫妻的故事。考虑到我目前的年纪,这部电影非常能引起我的共鸣。人到中年,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而且责任又多,有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能够真切感受到电影主人公所面临的大大小小的问题,看完了心里一阵惆怅,觉得也许应该让Stella也看一下。

这次在飞机上睡得多了一下。所以只看三部电影。下飞机的时候有那么一点点不满足。

星期六, 八月 17, 2013

在路上看电影

这次从上海到美国,坐的还是Delta的飞机。Delta的飞机的特点是每个座位都有USB充电插座。所以要是你是iPad游戏迷的话,那是非常好的。我带着我的Nook,可以看书也可以玩游戏。但是整个13小时的飞机上,我没有把它打开一分钟。

Delta的飞机的娱乐系统也不错。每个座位前都有一个7吋的屏幕,可以选看电影、电视,听音乐等等。屏幕的质量也不错,不像有些飞机上的小屏幕,脑袋稍微歪一点,屏幕上的东西就看不清了。所以我在路上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看电影。不过小屏幕上看视觉效果大片有点不合适。所以一般我只看一些小制作,或者是不太讲求视觉效果的电影。这次看的电影包括:

1. 巴西电影爸爸的椅子
说的是一个父亲开车寻找离家出走的儿子的故事。我看到最后也没理解椅子究竟和情节有多少关系。电影是VW公司赞助的,所以主角老爸就开着一辆VW Tiguan到处跑。虽然跟我们家的小红不是一个颜色,但是看着还是很亲切的,哈哈。不过电影本身我觉得并不是太好。离异家庭,受伤害的孩子,等等,这样的话题也不新鲜了。当然放在巴西这个背景下,看一看巴西各个地方巨大的差异,还是有点意思的。

葡萄牙语还真难懂。号称和西班牙语很接近,但是发音太不一样了,又有很奇怪的音调,我觉得我听意大利语都能懂得多些。

2. Haywire
这部电影基本上是Bourne Identity系列的女性版。一个被组织抛弃的女特工如何杀回来,寻找公正。女主角还有点酷。很轻松的电影。Michael Douglas和Antonio Banderas都在电影里打了酱油。虽然不如Bourne系列,但是打发时间还不赖。

3. It's Kind of A Funny Story
说的是一个抑郁症的小孩子在精神病院的喜剧故事。我觉得电影对精神病的刻画并不太真实,有点理想化和戏剧化。不过作为一个故事看,还是蛮有趣的。

4. Hold-Up!
这部电影是我这次看的最喜欢的一部。故事说的是阿根廷前总统贝隆在被流放到巴拿马之后,派了两个人去西班牙要偷回当年属于他的妻子的一些珠宝。电影就是围绕这两个人展开。这两个人一个经验老道非常忠诚,另一个富有热情但是年轻不成熟。电影并不评价他们的对错,而只是在这两个人的刻画上下功夫。虽然他们并不是在做一件光彩的事情,这个组合也有些奇怪,但是电影却能成功地让我喜欢上了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并且开始为他们的成功失败而操心。最后的结局可惜是个悲剧,不过也只有悲剧才更能让人为这两个人而同情。

这次飞机只看了这几部电影。剩下的时间在听音乐、睡觉等等。13个小时还是过得很快的。


星期四, 五月 09, 2013

风的影子

断断续续,我终于看完了这本《风的影子》,前后几乎有九个月了。

书里讲的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少年的故事。他偶然间读了一本不知名作家的书,被深深打动。后来,一系列围绕着这本书和这个作家的奇怪事情发生了,把他也卷入到一个曲折的故事里。

故事的场景设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的巴塞罗那。据说了解西班牙内战和巴塞罗那的人会对这本书的感触犹深。我对两者都不了解。书里带给我的感受是个阴暗压抑的时代背景下的美丽城市。故事的情节就像Almodóvar的电影情节一样,充满了曲折、孽情、凶杀等等。要不是有这样一个抓人的情节,对小说本来就不太感冒的我很难坚持把书读完。我推荐大家有空的话可以看看它的中文版,应该也很不错的。

显然,我的西班牙语水平读这样的书还是有些困难。读完之后,我觉得我的西语阅读水平肯定是有了点进步。但我还是要感谢电子书。是它们提供了方便的字典功能,让我得以看完这本书。特别感谢Moon Reader这个App。从Nook到Kindle都有它的踪迹。很好用。

下一本读什么呢?

星期四, 四月 04, 2013

飞机上的电影

这次来回上海,我又在飞机上疯狂地看了一大堆电影,外加《生活大爆炸》之类的小剧若干集,充分达到了让我身心疲惫,以便一下飞机回家就睡的效果。不过,我还是来简单总结一下我看的这些电影吧。

1. Life of Pi
去年大热的片子,我也终于有幸一睹了。不过这是一部需要大屏幕的电影。飞机上小小的七寸屏幕,只能让我幻想一下大屏幕上的效果。故事本身似乎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翻版,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许读原作会给人一些不同的感受。但是我不会去读了。

2. Prometheus
这部科幻片据说是Alien系列的前传。大概说的是一群科学家跑去一个外星球上去考察。而这个外星球上的生物据说访问过地球,并且创造了人类。这个故事的idea我觉得还不错,不过细节上许多设计绝对可以气死NASA的工程师,让我觉得这些去考察的科学家都是一群白痴。

不管怎么样,外星人题材的电影总是容易吸引我。但是我现在越来越需要科学、情节、逻辑上的严谨,不然就算特技效果再漂亮,我也不能充分享受电影。

同理,也不太喜欢阿凡达。

3. Cloud of Atlas
对不起,我看到一半睡着了,无法评论这部电影。


4. Silver Linings Playbook
说的是两个精神有问题的人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是Bradley Cooper演的,有狂躁症,有时候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女主人公是Jennifer Lawrence扮演,忧郁症。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我觉得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帮助我们去理解别人的世界,包括精神有些问题的人的世界。我们许多人对精神类疾病的理解很不够。特别是一些由于大脑结构上的问题所引起的精神类疾病,不是病人自己能控制的。他们也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关心。Jennifer Lawrence今年得了奥斯卡奖。我觉得她蛮酷的。


5. Broken City
Russel Crowe出演一个腐败的纽约市长,Zeta-Jones演市长夫人,Mark Wahlberg演一个侦探。这是你关于这部电影所需要知道的全部内容。

6. Les Miserables
也是去年热门的电影之一。音乐剧,几乎没有一句对白。如果没看过书或者事先不知道故事情节的话我觉得会看得有点茫然。Russel Crowe又出现了。Anne Hathaway的短发形象让我觉得可以去演音乐之声,她的歌也唱得很不赖。Hugh Jackman也还行,不过演出的角色没有我想象中忠厚的样子。

不过我不是音乐剧的粉丝。如果不是因为我有十三个钟头需要打发,我是无法坚持看完整部电影的。

7. Ruby Sparks
有想象力的一部电影。说的是一个少年成名几乎没有什么恋爱经验的作家。他写作中的一个女孩突然变成真人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他自然是不知所措。这是一部轻松的喜剧。在连看了两部过长的压抑的电影之后,这部电影就像冬天里的一束阳光。

8. Safety Not Guaranteed
又是一部有想象力的轻喜剧。说的是西雅图杂志社的三个人跑去采访一个自称发明了时间机器的一个怪人。女主角是杂志社的一个intern。这个爱翻白眼总是说话一副无所谓样子的女孩很吸引我,还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我意识到,这基本是我初识Stella时的印象。回来以后我查了一下,演员名叫Aubrey Plaza。在YouTube上看她的一些访谈很搞笑。


我作为一名准电影爱好者,对于这样在飞机上恶补电影的活动,表示一丝无奈加一丝快乐。



星期一, 一月 14, 2013

泰囧

周末的时候,我们看了电影《泰囧》。

起因是看到网上新闻说这部电影已经创下12亿人民币的票房。这几乎是全中国平均每人花了一块钱看这部电影哪。出于好奇,决定看了一下。

看完之后的感受是:一般般。也没有觉得特别搞笑,也没有觉得特别巧妙。其实电影也还过得去,就是觉得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火。

有宝宝十个月,在家第一次看的电影就是这样不好不坏不痛不痒。

星期五, 十一月 23, 2012

六楼的女人们

这次回国来回的飞机上,我不知疲倦地看了八部电影外加两级Big Bang Theory。我觉得我这么无聊,主要是因为自打有了小乐乐之后,我在家就再没有看过电影的缘故。Delta飞机上的娱乐系统很不赖,选择很广,即使在八部电影后,我还是有大批的有趣电影没有看。

我看的这些电影里,我觉得最喜欢的是这部叫做《六楼的女人们》的轻喜剧。电影说的是六十年代一群住在巴黎一座公寓的六楼阁楼里的一群西班牙女人。她们都是到巴黎来的打工妹,在有钱的法国人家里做女佣。显然,那个时候西班牙和法国的关系就像现在墨西哥和美国的关系一样,穷苦的西班牙人在巴黎辛勤工作。

电影的情节其实有点老套。富有的法国男人逐渐摒弃了偏见,爱上了美丽的西班牙女佣。我喜欢女主角玛利亚,一个优雅美丽的女佣,由阿根廷人Natalia Verbeke出演。我也喜欢整部电影轻松、温暖的感觉。一群过着辛苦生活但是总是很快乐的西班牙女佣们。

我看的其他电影里还有科幻大片Tron: Legacy。又是一部关于虚拟现实的电影。不过我有点失望。故事的逻辑不像Matrix那样合理。缺乏深度。

最后,我还觉得挺有趣的是动画片Rango。一部人物造型非常奇特的“西部片”动画电影。主角是一只向往成为英雄的蜥蜴。电影显然走以丑取胜的路线,里面没有一个“人物”可以用漂亮来形容。

星期日, 七月 08, 2012

Blade Runner

看完了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之后,我又看了根据这部书改编的电影Blade Runner。这是1982年的电影。情节和书相比有比较大的变动。几乎可以说是借鉴了书的概念和人物,写了一个新故事。电影里的机器人更加强大,动作和表情看起来更加像机器人,但似乎也有了一些情感。

我觉得不太满意的地方,一是关于女机器人Rachel的事情。一是她和主人公的情感发展有些不自然。二是她自己本身的个性也不清晰。

电影的结局有些出乎意料。凶狠而且强大的机器人Batty在和主人公Deckard在片尾做最后的生死搏斗时占尽了上风。不过就在Deckard快死的时候,Batty把他救了,然后对他说了几句禅一样的话,自己坐化了。

这段临终独白,后来我查了一下,原来已经成为电影史的经典: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ä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pause] Time to die.

看破红尘的机器人,唏嘘之。

星期一, 六月 11, 2012

看电影

周末看了一部阿根廷电影《眼睛里的秘密》。这部电影是我的语言交换伙伴克里斯蒂娜借给我的。这部电影讲的大致是一个破案和情感的故事。电影的一些拍摄手法还挺有意思的,但是情节本身并不复杂。所以我给电影打6.5/10分。从学习西班牙语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不太适合我。阿根廷人的西班牙语多了一个vos,不容易听懂。而且电影里很多俚语,看了字幕我也不知道那些人说的是啥。

不管怎么样,这是我家乐乐到来之后我第一次坐在电视机前看电影。我觉得生活真美好。

星期一, 二月 06, 2012

两部电影

才看。快速点评一下子。

1. 鸿门宴
这部受到历史故事鸿门宴启发的电影是导演用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编的一个故事。可以把一个大家熟知的故事编成一个充满悬念的电影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电影的画面也很漂亮,虽然略显灰暗。我觉得美中不足的一是演员的选择。项羽缺少霸王之气,樊哙则多了点痞子气息。二是故事编得太玄。聪明的人算定一切。这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娱乐人的。

2. The Skin I live in
西班牙名导演阿尔莫多瓦的新作。我觉得这部电影总体令人失望。阿同学的电影的长处应该是貌似出人意料但很少破绽的剧情。这部电影的剧情曲折有之,合理不足。电影的演员都是西班牙电影的老熟人了。女主角的演员Elena AnayaSex and Lucia里曾经有过让人记忆深刻的火辣表演,这次虽然老了十岁,还是很性感。电影的音乐是亮点。就像Hable con ella里有友情演唱的Caetano Veloso一样,这次Concha Bukia唱了两首歌,很不赖。

星期一, 十二月 19, 2011

周末看电影

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我们每天看了一部电影。

星期五看的是最近网上流传的《失恋三十三天》。这一部网络文化气息很浓的轻喜剧拍得挺好玩的。我已经和“失恋”这个字道了永别,冷眼旁观一下现在的年轻人,感觉自己好成熟!

星期六看的是IMAX版本的最新的Mission Impossible。小汤同学在电影里还是很英姿焕发的,没怎么显老。电影继承了这一系列的风格,情节紧凑惊险,很有娱乐价值。不过我觉得我们家附近的这家电影院的IMAX屏幕似乎有点小,也有可能是电影本身并没有充分利用IMAX的效果。反正没觉得多花的电影票钱很值。

星期天晚上看的是贾樟柯的《海上传奇》。这部电影基本是纪录片。片子里采访了十八个上海人或者是和上海相关的人讲他们的故事,以此来反应上海的历史变迁。这些人说的上海的故事我作为上海人也很少听到。当然,我只是各式各样上海人中的一个,见识也很少。所以听听别人讲故事挺有意思的。不过我觉得片子对采访人物的选择还是有偏颇。我想贾樟柯虽然是好导演,却也不一定了解上海,他的选择很多还是出自电影的可看性。电影里的语言以带有各种口音的上海话为主。假装很牛的Stella同学一边看字幕一边宣称自己都能听懂。我一点都不信。

这个周末就这样看看电影过去了。

星期一, 九月 26, 2011

Matt Damon

周末一口气看了两部Matt Damon主演的电影。其一是Hereafter。这部挂着Clint Eastwood大名的电影里Matt Damon演的是一个通灵人。我觉得这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基本是浪费时间,因为我不喜欢这种神秘的题材,而且显然和我的科学观念不符,虽然我还是耐着性子看完了它。我看的另一部电影是The Adjustment Bureau。这部电影也比较离奇,说的是世界上存在那么一伙人设计、掌控人们的命运,而Matt Damon主演的男主角却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这部电影我觉得要好得多。同样是幻想的故事,我喜欢这样用幻想映射现实,而不是企图取代现实的讲故事方式。电影的女主人公不算超级美女但是很有气质。我喜欢电影幽默的台词。当然,结局不出意外,主人公战胜了命运,有情人终成眷属。我也欢欣鼓舞地感到现实世界充满了希望。

星期二, 八月 23, 2011

巴黎的午夜

周末的时候看了Woody Allen最新的电影《巴黎的午夜》。没想到,这是一部穿越电影。电影说的是一个美国作家在巴黎度假的时候,无意间穿越到了1920年代的巴黎,遇见了许多当时的名人,象海明威啊、毕加索啊什么什么的。那个时代让他无限陶醉。然而他却发现,那个时代的人却觉得再早些的巴黎却是他们理想中的黄金时代。最后他发现,每个时代的人都觉得自己的时代已经堕落,而从前的时代更好。所以他决心还是要好好地活在自己的时代。这部轻松有趣的电影好像和Woody Allen以前的风格有些不同。我觉得还挺不赖的。

我从来没有去过巴黎。但是由于自己天生的逆反心理,对这个大家都很向往的城市我却有些不屑一顾,甚至在我自己未来的环球旅行计划里都没有列入它。我承认我的这种偏见是没有什么道理的。不过在我的偏见名单里,和巴黎作伴的还有伦敦、巴塞罗那、罗马这样的城市,所以也不算亏待巴黎吧.。而且,其实我猜,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去了这些城市,我肯定也会喜欢它们的,我也会得意的在卢浮宫前留影N张。不知道哪一天这件事情才会发生,我再到blog来写对巴黎的感受吧。